原文:網址
在接近2015年年末之際,我們回顧一下科技界在今年內所發生事情:虛擬實境依舊火熱,但還是未能成為主流…、行動支付越來越火熱,但實際上…、仿生機器人的聲浪越來越大,但進入一般市場還太早、越來越多新創透過集資網站發展、共享經濟似乎有可能改變傳統商業模式、網路創業已經不流行,App商機越來愈龐大 ……
以下為各分段內容快速連結:
- 虛擬實境依舊火熱,但還是未能成為主流
- 行動支付越來越火熱,但實際上…
- 仿生機器人的聲浪越來越大,但進入一般市場還太早
- 越來越多新創透過集資網站發展
- 共享經濟似乎有可能改變傳統商業模式
- 網路創業已經不流行,App商機越來愈龐大
- 智慧型手機持續飽和,智慧穿戴成下一波戰場
- 物聯網聲浪越來越大,但還停留在起步階段
- 帶來重大改變的5G網路,暫時還沒有具體規範
- 雲端平台依然是重要發展項目,人工智慧越來越重要
虛擬實境依舊火熱,但還是未能成為主流
Oculus等廠商近年來再次帶起虛擬實境應用話題,同時終於在今年上半年間確定將於2016年第一季推出市售產品,而HTC VIVE也同樣確認在2016年4月進入消費市場,並且強調已經有重大技術突破。不過,從現行技術發展來看,虛擬實境應用產品仍無法滿足使用者「擬真」慾望,同時在虛擬實境中的自我認知感受仍無法比擬真實觀感,例如依然無法在虛擬實境感受不造成暈眩的視覺、看見自己的身軀,或在操作中有貼近真實的同步感受。
不過,畢竟這些都只是現階段技術發展上的瓶頸,預期在相關技術越來越為成熟情況下,將能讓使用者有更好的使用感受,同時也能在相關內容配合成長下使市場茁壯發展。但此項產品是否能稱過市場長時間考驗,避免走上過往3D電視、裸視3D技術因技術瓶頸無法持續突破,外加內容無法搭配發展而走上末路情況。
在包含Google、Facebook、Sony等科技廠商持續擴展虛擬實境技術、內容成長情況下,預期此類產品將能在明年持續擴展,但是否能成為市場主流,其實還有待觀察。
※相關連結》
行動支付越來越為火熱,但實際上…
行動支付議題其實也在近年來持續被討論,甚至先前台灣地區更期望能讓此項技術應用普及化,但受到諸多法令問題等限制,目前依然無法順利推動。反觀中國市場部分早已大幅將掃碼付費、收款應用在多數交易市場,甚至阿里巴巴所推出支付寶服務也累積多數使用人口。
而在歐美地區部分,行動支付應用議題也同樣在近年內持續討論,不過同樣因為使用習慣等因素影響,多數使用者還是偏好直接透過信用卡或現金卡直接交易,雖然包含蘋果、三星、PayPal、Facebook、Google等廠商均提供直接透過行動裝置即可進行線上或感應交易的付款模式,但實際使用率依然不算普及,但在蘋果預計2016年初讓Apple Pay服務進駐中國市場,或許將帶動明顯使用比例。
以行動支付服務所帶動市場商機雖然很大,但因為使用者基本上還是要將手機從包包或口袋取出,不少使用者會直覺認為直接使用信用卡支付即可,畢竟有不少零售通路可能無法對應所有行動支付服務。但如果未來透過智慧穿戴裝置的小額行動支付變得更加簡單的話,或許仍有機會讓行動支付市場大幅擴展。
※相關連結》
- Google Wallet更新 傳簡訊即可匯款
- 使用行為影響 Apple Pay等行動支付普及仍偏低
- 攜手NXP、高通 Mastercard讓萬物皆可付費
- 跨大行動支付市場 Android Pay在美上線
- SONY將以FeliCa技術進攻行動支付市場
仿生機器人的聲浪越來越大,但進入一般市場還太早
像人類外型或按照真實生物型態設計的仿生機器人在近年來也成為討論話題,同時不少科技廠商如Google也親自投入發展,而包含本田、軟銀 (Softbank)、NEC、Toshiba、富士康等均投入相關產品研發,就連VAIO日前也表態將會投入此䥗市場發展,顯見不少廠商看好機器人市場發展。
但現階段距離實際投入一般消費市場協助人類生活的目標似乎還太遠,多半仿生機器人還是應用在軍事或探索領域使用,另外少部分則會應用在保全與簡單看護等市場運用。整體比例來看,機器人目前應用比例最多的還是在工廠產線,主要協助大部分繁瑣、重複的加工流程,需要更精密判斷組裝的情況還是必須仰賴傳統人力。
雖然目前已經有部分服務業、展覽開始導入機器人系統,但相比人類對於未來科技的想像,其實還有很大差距,畢竟目前人類還無法做出具自我意識、可自主判斷的機器生物。
※相關連結》
- 動眼看/TOSHIBA最像真人的仿生機器人Chihira Aiko
- 可顯示虛擬人物表情的機器人助理 讓生活更方便
- 應用Realsense技術 機器人自動精準送餐
- Kibiro服務機器人 用小巧可愛萌力協助導覽
- 研究調查:日本49%職業20年後由機器人力取代
越來越多新創透過集資網站發展
相較過去創業發展模式,有越來越多新創團隊透過Kickstarter或Indiegogo等集資網站募款起家,與傳統先做出一個產品雛形後,逐一向投資者展示獲取資金的形式不同,同時也讓部分遊戲開發者能跳脫隸屬品牌關係,以更具彈性方式創作全新遊戲作品。
而透過此類管道,新創團隊可直接向對產品感興趣的投資者對話,而這些投資者並不一定是具備充裕資金的創投團隊、天使投資人,很可能只是因為新創團隊集資創意想法有趣,而願意參與部分資金共同協助使創意成真的一般人,讓各類新創點子變得更有可能因眾人力量而被實現,同時也更能吸引更為準確的使用族群關注。
不過,包含Kickstarter、Indiegogo等集資網站募款項目仍有一定風險,許多創意想法可能因為新創團隊位能考慮周全、技術層面不足等因素而告吹,甚至導致不少投資金額無法回收等情況,而這也考驗新創團隊在面臨失敗時,如何與投資者溝通、解決後續問題能力。
※相關連結》
共享經濟似乎有可能改變傳統商業模式
在Uber、Airbnb等共享經濟市場模式逐漸興盛下,確實為傳統商業模式帶來不少影響與改變,例如Uber服務變在全球不少地區衝擊傳統計程車服務,雖然有不少國家、地區大方接受市場挑戰,但也有不少地區如台灣、巴黎等則對此類經營模式抵制,認為嚴重影響傳統市場發展空間。
此類共享經濟主要是透過將個人閒置資源以租賃形式提供使用,例如屋主將旗下閒置空屋資源以相對低廉價格短期租賃給背包客使用,透過善用閒置資源讓雙方均可取得各自利益,同時雖然並未強調特別便宜,但將以相對合理價格提供使用。對於使用者而言,主要是增加額外使用選擇,而對服務提供者則可善用此類閒置資源爭取額外收入,只是對既有市場服務經營者而言,自然是增加競爭對手,同時可能讓實際收益因此減少。
只是從今年發展來看,雖然共享經濟模式仍存在服務參差不齊、隱私安全等問題,但仍持續受到許多使用者支持,同時在服務平台建置者持續改善機制之下,也讓Uber、Airbnb等服務發展規模更為成長,因此未來或許將會更具體衝擊傳統商業模式。
※相關連結》
網路創業已經不流行,App商機越來愈龐大
早在幾年前開始的線上商城經營規模,目前已經逐漸開始進一步移轉至行動裝置App,並且配合行動裝置日趨飽和現象建構成另一個龐大市場體系,不少服務開始轉向以App使用為主,反而將傳統網頁式的線上服務視為輔助定位。此類情況更長見於中國市場,或以手機裝置作為唯一上網工具的新興國家市場,畢竟這些地區的多數使用者幾乎跳過PC時代發展過程,因此使用思維均以手機操作情境為主。
除此之外,不少廠商也開始將單一App視為服務平台,例如在App內滿足使用者多數使用需求,藉此讓App使用黏著持續增加或維持,如此一來即可透過App內廣告或擴充內容增加額外收入。而遊戲廠商部分其實也開始從傳統桌機或家用主機平台移轉至App內容發展,但也有更多遊戲廠商從一開始便投入行動裝置市場提供遊戲內容。
※相關連結》
- 規模優勢 Google Play營造巨大獲利機會
- Opera收購Bemobi 以訂閱模式帶動App商機
- 街口App 打造在地店家虛實整合服務平台
- 搭行動消費趨勢 蘋果App Store新增「購物」類別
智慧型手機持續飽和,智慧穿戴成下一波戰場
相較去年智慧穿戴裝置開始成為市場討論話題,並且有部分廠商先後推出智慧眼鏡、手錶、手環等產品後,雖然今年在整體熱潮似乎有些為趨緩,整體智慧穿戴市場發展其實還是相比去年有明顯成長,但其中依然以價格相對低,同時電池續航表現更吸引使用者願意配戴的手環類產品商機居高,因此有不少廠商開始重新思索智慧穿戴裝置供能是否必須包山包海,亦或僅需滿足特定使用需求即可。
而在諸多智慧穿戴裝置中,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應該就屬於蘋果Apple Watch,從正式揭曉價位時不被市場看好,到近期不少市調研究統計均顯示Apple Watch出貨銷售表現與想像還高,顯示在蘋果品牌加持、使用體驗整合度高等情況下,仍有不少使用者願意以高價買單,同時也讓不少廠商體會到除電池續航表現之外,如何讓使用者直覺使用此類產品更顯得重要。
至於智慧型手機部分,由於Android平台持續讓手機產品競爭更為激烈,也因為市場價格廝殺之下,使得智慧型手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讓市場持續飽和,因此也造成高階智慧型手機獲利不如以往,各家廠商反而開始將主力發展放在中階產品,同時幾乎取消原本低階入門產品發展策略。而不少廠商也開始思索智慧型手機產品以外的獲利發展機會,因此智慧型手機以外的衍生產品如周邊配件、相機等也開始增加。
※相關連結》
物聯網聲浪越來越大,但還停留在起步階段
持續在今年有不少成長聲音的物聯網市場,由於投入廠商越來越多,加上物聯網市場本身涵蓋範圍就包含智慧型手機、智慧穿戴、智慧車載等泛稱聯網設備,以及大範圍的數位家庭、智慧城市等規模,同時不同技術、品牌之間的連結規範都還是各持標準發展情況下,物聯網依舊是一個相對虛幻的市場名稱,甚至還沒有一定技術規範。
而在各家以不想法、技術、連接規格發展情況下,對於物聯網市場應用自然也有不同的詮釋,但大抵上仍不外乎配合連網系統傳遞各類資訊,並且透過背後雲端計算、分析巨量數據,並且持續與終端裝置交互連結的服務應用架構,只是因為目前技術規範仍處於百家齊放狀態,因此整體上仍僅停留在起步階段,基本上還無法談上大規模發展程度。
不過,隨著物聯網應用發展將會帶動諸如雲端服務、連網技術、連結規範、資訊安全、巨量數據等應用成長,同時也江改變使用者傳統配合觸控螢幕的操作模式,未來將會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而衍生「無螢幕」的人機操作模式,使用者將直接透過手勢、趨近感應、語音聲控等方式進行「溝通」,同時系統也將透過如語音回報、全息投影等方式讓使用者確認操作結果,藉此呈現與現行技術不同應用面。
※相關連結》
- 觀察/物聯網是下個藍海 但取決如何發掘機會
- Google:網路將「消失」 與生活自然共存
- ARM:物聯網發展將引發下一波工業革命
- ARM持續擴展物聯網市場 但維持中立立場
- 高通:不同物聯網連接標準終究會互通
- 攜手雪梨歌劇院 Intel讓科技進入生活
- 三星:旗下產品5年內均對應物聯網應用
帶來重大改變的5G網路,暫時還沒有具體規範
對於下一代5G行動網路技術,目前包含Ericsson等廠商仍維持觀望在2020年會有具體技術規範定案,而可能不會提前實現,因此4G網路技術預期還會在近幾年內持續發展。
就各廠商對於5G網路的想像,除了提供傳遞速度更快的連網效果,更重要的還是在於網路頻寬擴展程度,使單次傳遞中即可將豐富資訊量全數送出,而不會受限於頻寬不足等情況。在此類應用之下,高達4K解析度以上的流暢串流影片服務將不再是難事,同時因應物聯網所帶動的龐大資訊量也能輕易地透過5G網路系統快速傳遞。
至於在連網系統順利進展至5G規格後,不少廠商看法依然認為保留現有4G、3G網路系統仍有其必要性,畢竟依照資料傳輸需求不同情況下,配合頻寬、速度差異使用不同網路系統,才能避免所有資料均透過5G網路系統傳輸造成過載,同時也能讓網路系統資源以最佳化方式運作。
※相關連結》
雲端平台依然是重要發展項目,人工智慧越來越重要
在諸多技術發展之下,最重要部分還是背後作為輔助或延伸運算的雲端平台,其中又區分軟體面的雲端服務系統,以及硬體端的伺服器叢集,而這也是不少軟硬體廠商競爭發展之地,加上和虛擬化技術所衍生應用服務也越來越豐富,因此也造就不少市場商機。
過去伺服器市場始終以x86架構發展為主,因此一直都是以Intel為首的廠商主力戰場,但今年包含ARM、Qualcomm等廠商均計畫擴大投入發展,因此未來講究更高效率與節電的客製化伺服器將成為市場主流。而在平行運算等技術持續發展之下,配合顯示卡效能作為協作運算的應用模式也逐漸成為主流,因此視覺化運算也成為未來雲端平台其中一項重要應用技術。
至於伴隨雲端平台所帶動的機器學習技術發展,未來也將讓使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成長,目前包含Google、Facebook、百度等均已長期投入此領域發展,預期將使此類技術協助人類生活變得更為便利,藉此取代傳統成重複、繁瑣的工作事項,讓人類更有時間將思考、創作或精密操作應用在更需要人腦發揮之處。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