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DAC (論述)

2014科技藝術展 -持續湧出的瞬間

一、策展論述

主觀經驗中的時間不同於鐘錶的刻度,有它自己的一套律則。人類競相追逐科技的躍進,牽引著時間流逝的速度及對生命的感受。

早期以耕種為主的社會,人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著『立春』等播種,『芒種』等收割,與四時節氣共養生息,歲月是晃晃悠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工業發展改變了生活形式,路上車水馬龍,轟隆隆的作響,時鐘滴答滴地催促著人們在行程與行程之中穿梭,人生是無止盡的規劃,每分每秒的流逝。

如今,網路無所不在,訊息以光速奔行,彈指即到,世界在虛擬空間中消去了距離,人在虛實交錯間出神,飛光交信撬開剎那的縫隙,感知風馳電掣,用心若鏡,映照世界如千重瓣不斷展開,意義持續湧出,過去、現在、未來渾然連結成一體,永恆凝結成一瞬之光。

時間在意識中綿延,記憶匯集成長流,喜怒哀樂構成了韻律,形於聲而情相應,時而狂暴,時而婉轉,或急或緩的鼓動,構成錯落有致的節奏與律動。

 

二、展覽規劃
1.展覽主旨
2.展覽呈現規劃
3.展覽作品的幾種主要型態

三、展覽作品簡介

創作人Artists /陳育羣

作品名稱Title /《籠》Cage

形式:聲音裝置
年份:2014
長度:循環
尺寸:視展覽空間調整
媒材:數位電子、鬧鐘

作品說明:

鬧鐘作為用來標示時間及事件中斷點提醒用的人造物,在使用者該事件預先指定的時刻到來時,會發出劇烈聲響提醒著使用者該進行下一階段或結束事件,並將該事件的時間線性中斷。多量瑣碎的行程可依賴鬧鐘來提醒每一個重要時刻的到來,藉由將瑣碎的時間片段寄託在外部的鬧鈴中來舒緩人體所無法負荷的記憶與時間控管能力。但是隨著長時間的使用與適應,鈴聲開始與事件建立起強力的連結,例如起床與來電鈴聲。強力的連結所形成的感知模式將造成使用者的僵化,並形成感知困境。例如當鈴聲錯置,即使是使用者事先自行設定的,使用者的感知反應依然無法隨著聲響而切換至正確的對應狀態,導致感知的不協調。

此作使用大量的電子鬧鐘形成閉鎖的空間圍繞著感受者,並讓空間中游移且時隱時現的鬧鈴聲響扯動感受者的感官與心理狀態,使感官更加敏感令身體更加緊繃。無定的鈴聲迫使感受者將感覺範圍放大擴散到空間中所有角落,讓感知隨著鬧鈴聲源在空間中拉扯、跳躍與游移。感知主體將在宛如抽慉般的過程中失去自主能力,所有的思維意識將會被鬧鈴聲響的動態扯散,感知主體只能乞求短暫的歇息空檔到來方能重組。

 

創作人Artists / 林書瑜

作品名稱Title /《塵埃》Dust

形式:空間裝置

年份:2014

尺寸:視展覽空間調整

媒材:鼓風機、聚光燈

作品說明:

空間中鼓風機隨機吹送,當觀者靠近光束時觸發感應器,使風機停止運轉,光束下的粒子將從混亂且肉眼難以辨別的游離狀態,漸漸平穩,回到清晰可見的飄渺狀態。

 

創作人Artists / 楊朝皓

作品名稱Title / 微觀衰老  The Aging Place

尺  寸Size/ 42 X 13 X 32 cm

媒  材Material / 木製牆櫃、17吋液晶螢幕、半反射玻璃、電腦動畫

年  代 year/ 2014

影音播放時間Duration/ 4:38

作品說明:

先祖父過去在那棟宅邸內,曾有一整片庭院、一整層樓的收藏、一整個屋頂的小花圃;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他愈來愈難爬上樓梯,活動的範圍也愈發縮減,三樓、二樓、一樓;最後一年他鮮少離開臥床,最後一天他只平躺在客廳的一隅,周身被五顏六色的紙花包覆。

人的衰老其實是一種與空間綁定的動態形式;你與你所接觸的空間、你之於這個空間的掌控權力,其程度的消長與你的老邁成反比。權力的縮減或許才是衰老的本質。

我重新仿製一個祖父宅邸內的置物櫃作為整個裝置的外殼,而本體則是一段我將宅邸內的幾個空間透過想像與轉化,將空間內的各種元件拼貼為動畫,配合整個展覽空間的光線、氣氛,試圖表現這段故事內空間的流變與侘寂的視覺美學。

 

創作人Artists / 黃可婷

作品名稱Title / 《微粒的力量》 The Power of PM
形式:裝置

年份:2014
尺寸:視展覽空間調整
媒材:複合媒材

作品說明:

〈微粒的力量〉所指的是為小事物的力量與影響力,是一個將微小力量卻有巨大影響力呈現出來的裝置作品。作品運用多米諾連鎖反應骨牌效應的物理特性,製作由小到大十個長方形方塊組成的多米諾骨牌裝置,透過多米諾骨牌由小到大連續傾倒的物理原理,作品從原有清脆的聲音,到最後的巨大撞擊聲,試圖透過作品呈現「小事物,影響大」的道理,並將微小的力量與影響力透過動力裝置的方式做呈現。此作品根據展覽地區的不同,可採用不同的數據做為骨牌傾倒的關鍵,藉此呈現生活中雖是小卻影響著人們的事物的影響力。在台灣所使用的是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懸浮微粒,懸浮微粒小到人眼看不見也不易感受,一旦濃度超標,卻會對人體產生巨大為害。

 

創作人Artists /陳琇盈 Chen, Xiu-ying

作品名稱Title /《聲道》Sound Road

形式:聲音-影像空間裝置

年份:2013

長度: 循環

尺寸:視展覽空間調整

媒材:電腦投影、喇叭、電腦軟體生成影像

作品說明:

在城市中流動的人們,產生了共同的節奏與速度,路人日以繼夜的堆積了數據,架構了這個都市的系統,彼此間的距離長的流動急促,距離短的而擁擠緩慢,時時的在城市的每一處的角落裡,都有著不同變化與調性。

我以馬路上各個數據為素材, 例如車流量,人流與都市基本的系統等,讓這些數據進入到所設定的程式中,組合成一段” 聲道 “,並依車流量高低改變 ” 聲道 ” 的速度,以時間為單位,依每分鐘過街的人為節奏,構成聲道的一環。

當來自城市各地的數據進入到組合的程式之中,數據之間彼此串流,聲音也在其中流竄。

 

創作人Artists / Laser Interactive

作品名稱Title / 束bind

作品影片記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FOy97hSFXg

形式:互動裝置

年份:2014

尺寸:依照展覽空間調整

媒材:雷射、電子電路

作品說明:

網際網路將世界零距離零時差的鋪展在我們眼前,人們穿梭於實體與虛實的模糊界限之中,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螢幕,射出無數條極速、承載著大量資訊的線,黏附於我們的大腦之中,佔據我們片刻的視線與心神。而我們在瀏覽資訊的同時,亦遭受穿透、撕扯、牽制與主體剝奪的過程。
「束」建造出一封閉場域,使用沒有溫度的機械裝置,將資訊流化為雷射光束,精準地射出,緊附在觀者身上,試圖將上述情境轉化為一衝擊感官的經驗。

 

創作人Artists /游惠喻 YU, Hui-Yu

作品名稱Title /《交心》Make friends

形式:互動影像

年份:2014

尺寸:視展覽空間調整

媒材:投影、Kinect感測器、互動影像

作品簡介:

「交心」作品構想來自中國文字發展的開端。人類最初以圖像符號來傳遞訊息,慢慢演變成現今的漢字。作品以互動設計形式為導向,藉由原始漢字的構字想法,讓使用者置身於文字演變的氛圍,體會漢字的發展。內容以「心」的衍生字為主軸,藉由蹲下靠近的互動形式,觀者就像在與文字交朋友,探索並挖掘某事物,文字得到受關注的感應後,將注入各自的生命動態,使靜態文字變成動態發展形態,讓人對於漢字的發展過程產生興趣。利用地面投影作為互動介面,結合互動學習與設計,讓觀者能直接進入場景與作品直接互動,並傳達本作品引領人們感受漢字的演變。

 

創作人 Artists / 黃琬鈞 Huang, Wan-Jyun

作品名稱Title /《妄》WANT

形式: 網路互動
年份:2013

尺寸:無

媒材:網路

作品說明:

「忘記是忘記了什麼?」

社會的步調變得太快、太迅速,我們好像會不小心忘記某些事情…

透過網路平台讓人們停下腳步去思考「又忘了什麼重要的事?」

可能是那些還沒去做的未來式?

還是那些不該忘記的過去式?

又或是當下遺忘的現在式?

在製造自己記憶的過程中,讓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互相提醒,創造這個時代的記憶連結,從談論自己的事情進而到提醒影響別人,形成一個循環的互動交流。

 

創作人Artists / 許元耀 陳品心

作品名稱Title /《你好,累格》Hello , Lag

形式:行為裝置

年份:2013

尺寸:45x25cm

媒材:平板電腦、複合媒材

作品說明:

累格主要為形容科技產品的延遲現象,後來甚被用來描述人的遲滯狀態。

然而科技本身會發生累格,那麼經常依賴科技產物的我們,是否也受到累格的影響,出現了反映在情緒、行為、思考…等的延遲現象,只是我們不曾查覺或在意他的存在。

 

創作人Artists / 郭思婕

作品名稱Title /  人生點滴 A little bit world

形式:互動裝置

年份:2013

尺寸:約25*30*180cm 於展間懸掛,視展覽空間調整

媒材:Arduino、紅外線感測器、電磁閥

作品說明:

嘗試使用其它材料結合創作,經過多次實驗變化,期許達到可互動性的裝置。

藉由觀看者的靠近,啟動感應推壓滴管將促發溶液滴入盤內,與盤內液體產生化學反應,液面上的顏料粒子噴張擴散形成不可預料的色彩與形態變化。

外來感應促使媒介產生內在分子變化,與外在型態上變化,

好比人一生中常有無法預料的際遇,經過磨合有著憂、喜、起、伏,如同顏料粒子之間的碰撞,擴散留下獨特色彩與形態畫面。

 

創作人Artists / 林佳融

作品名稱Title /《記憶的反芻》Ruminating Memory

形式:行為/紀錄片

年份:2013

長度:2’58” 循環

尺寸:視展覽空間調整

作品說明:

反芻,一種「再一次」的舉動、「過去式」的狀態。通常為憂鬱所苦,就真的是苦吧!

記憶的反芻,探討的是人們憂鬱的情結:人們會對煩心的事不斷進行回想。心理學研究發現,擁有此特質的大多為女性:一種活在過去的狀態,無法拆卸的包袱。由許多秘密、抱怨建構而成,嚴重一些就是所謂的「憂鬱症」。

喜歡跟自己講話,不論是無意義的隻字片語、或是突如其來的大哭大笑……憂煩總是大於歡笑。無法克制自己不去想,一腳踩進這萬惡迴圈,就別想再抽離。

此作品以錄音帶做為發想。空白錄音帶代表本身;磁帶則是記憶體;至於磁粉就是憂鬱的事件、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呈現方式將以行為表演為主,再以記錄片的形式展出。

表演將使用空白錄音帶,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有意義的、無意義的、片段式的靈感、偶發的奇想……;再用牙齒直接刮取磁帶上的磁粉,吃掉;最後再播放一次已刮完磁粉的錄音帶。